近日,央视《新闻调查》播出了养老服务现场调查节目的第二期,聚焦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,引起了养老行业内外的很大反响。
在北京市区一家养老机构的家属探视中,几位老人聊着天。王奶奶91岁,是失智老人,也就是由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引发失忆和认知失调等症状的老人。
周安南是王奶奶的大女儿,也已经70多岁了。记者:我感觉您一直在跟她说话,您觉得这个对上茬儿了吗,说的内容?
周安南:偶尔能对一下,但是很少。但是这个我已经很欣慰了,因为以前就几乎是对不上。
记者:什么时候大妈出现这种情况的?
周安南:我们发现的时候是2013年,当时她是摔了,我就给她请了一个保姆。有一次她找不着假牙了,她就跟我说,我那个牙被保姆给偷了,我说这不可能,我说你看她满口都是牙,她怎么能用你的牙。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不对劲了,就给她带到医院去检查,一检查当时就给诊断了,就是老年痴呆。
因为当时没有药,所以我也没办法,没人的时候给她锁家里,因为我们家是住一楼,她一开门就出去了,我就怕她走丢了,不是好多报道就是老人丢了。
她那时候还有意识,有意识的时候就是,她想出去,她就咣当那个门,使劲咣当门。然后那个邻居有时候碰见我们,说你妈太可怜了。
1、失能失智老人需要什么样的照护?
阿尔茨海默病目前还无法治愈,但是专业的照护可以减轻病情、延缓发展,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。而对于绝大多数病患家庭来说,无论是家人还是保姆,几乎都不懂得专业的照护方法,面对老人的异常行为,往往束手无策。
在居家养老难以为继的情况下,王奶奶的家人开始求助于养老机构。家中有一位失智长辈就可以让一个家庭无所适从,而当失智长辈汇集在一起的时候,养老机构能给长辈们提供什么样的照护呢?
映寿滙康养服务中心专门为长辈设置的“怀旧空间”,“怀旧”也是一种疗法。
失智长辈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,就是他们最先失去的是近期记忆,所以他们往往会记得以前发生的事情,而不记得昨天或者刚才刚说过的话。
映寿滙专门为长辈打造的一个怀旧空间,那它就是通过这个环境的因素去刺激长辈,可以回忆起当时的这种感觉,他们会觉得这个才是他们熟悉的环境。
因为长辈的需求,是从安全感的需求、社交需求、以及上面的情感需求和个人价值的实现,这些都是有层次的。
那当他缺乏安全感的时候,映寿滙就要给他打造这样一个有安全感的空间。
除了要具备硬件设施以外,还需要对长辈的心理和精神方面实施专业的照护。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照护才算是恰当的、专业的照护呢?
对失智长辈心理照护的基本原则,是尝试用适合这些长辈的方式去沟通,逐渐走进他们的世界。这样会有助于舒缓长辈的情绪,让他们有安全感,同时也有助于整个团队照护工作顺利进行。
映寿滙康养服务中心主要是由医护部和介护师,分别负责长辈的医疗和生活精神照护。介护师团队赴日本研修学习先进的介护理念和介护技术,创造性提出“北元介护”、“自立支援”、“循环陪护”等康养新模式。映寿滙康养服务中心配套现代化二级康复医院,围绕长辈需求,打造专科康复、健康管理、舒适睡眠三大特色。智慧远程医疗实现了线上问诊、线下诊疗、远程手术的三维融合。小病不出户、慢病不离园、大病直通车。在长辈与优质资源之间,搭建起一条生命绿色通道。
2、养老专业人才如何养成?
根据民政部门的统计,目前全市在岗的养老护理员中,30岁以下占14%,30至40岁占24%,40至50岁占44%,50岁以上占18%,年轻人与中年人数量相差悬殊。而随着养老机构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,急需吸引文化程度更高、学习能力更强的年轻人加入。
现在的养老机构和相关院校,正在致力于将专业化推向深入。但是在更大的范围内,养老的专业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养老服务队伍缺人,尤其缺专业性人才,是当下面临的基本情况。据统计,2019年度全国老年服务与管理高职专业点数179,在校生19709;中职专业点数198,在校生29937。不到50000名的专业人才,他们所要面对的养老现状却是严峻的。
截至2019年底,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1.76亿,较上年新增945万人,占总人口的12.6%。预计可能到2022年左右,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%,将正式进入“老龄社会”。
山东康养职业学院是省内规划的第一所康养类高职院校,项目顺应健康中国2030的国家战略,响应“医养健康”十强产业导向。
学校立足山东、面向全国,充分发挥愉悦家纺有限公司企业办学优势,坚定走产、学、研深度融合之路,专业链、人才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、智慧链五链融合。学校定位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,开展高职全日制大专学历教育、短期技能培训,以医养健康特色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,重点打造康养服务技术、康养设备智能制造技术、食药生物技术及服务于医养健康产业的新商科与文创四大专业群。
学校面向医养健康产业与市场,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,具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,具备良好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职业道德,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,能适应医养健康岗位生产、服务、管理一线“干得住、技术精、有温度”的技术技能人才。
现在在养老机构当中,其实对照护人员来说,负担最重的就是一些体重比较重的长辈的搬运、转移,映寿滙康养服务中心引进日本先进的移位设备,改变传统的单纯人力搬运,把长辈整个放在吊带里面,然后用遥控器就能够控制它上下和转动,这样大大地节省照护人员的体力,让长者更加舒适的移乘,减少不适。
除了移位机,还有为失能长辈服务的智能便洁器、全自动洗澡机等设备。
映寿滙康养服务中心引进日本洗浴设备,既能满足自理长者淋浴的需求,又能满足半失能长者的洗浴需求。60秒进水功能和50秒排水功能,快速注水排水,能够减少长者等待的时间,避免感冒着凉和情绪焦躁;同时在等待进出水过程中,可使用肩部花洒淋水,减少身体上下温差太大产生不适;浴缸底部带有喷流功能,能够进行水流按摩,刺激神经末梢,促进血液循环,达到水疗的效果。
映寿滙康养服务中心使用的智能便洁器,内部芯片来自于日本,选择自动模式,传感器就会自动区别感应大小便。可以24小时智能化处理大小便,安全可靠。2秒自动感应功能,可自动处理排泄物,自动微风送风,清洁并干燥患者,整个过程中无需动手,也无异味产生,更有静音设计坚持,无任何不适感。这款智能便洁器,采用特殊医用级硅胶材料,柔软、弹性好、耐扭曲不变形,与人体接触,对皮肤无任何刺激,进而达到了防褥疮的效果。24小时连续粘贴也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。
3、养老院应该是怎样的?
12年前,田奶奶的老伴突发脑梗。两年后,她看到自家附近新建了一家养老院,就赶紧把老伴送了过来。
田万萍:连住院带在家里边两年,然后这儿正在改造,我正好买菜去,我说干吗,建养老院,我噌地就窜进来了,我就跟那师傅说我报一名。
记者:您当时怎么决心这么大,当时就打定主意了说肯定得送养老院?
田万萍:当然得送养老院,我那时候老教毕业班,也没工夫照顾他。
田奶奶83岁,和老伴同龄,她和老伴退休前都是教师,所住的和平里社区是个老社区,有很多老人。2011年,田奶奶家附近新建的这家专业护理型养老机构,首开寸草和平里院,设计容量有100个床位,规模上属于开在社区里的小型养老院。和平里院在开业前就已经登记了六七十人,开业后八个月住满。在田奶奶看来,这种家门口的养老院是刚需。
田奶奶说,比起在郊区那些地方更宽敞、活动更丰富的养老机构,他们更需要离家更近的、护理更专业的机构。田奶奶老伴所在的养老机构负责人王小龙因为自己的切身经历,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需求。
北京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小龙:我父亲是2010年,也就是我开办养老院的那一年去世的,他就是老年失智。失智以后,医院不能收,家里也换了很多个保姆,也是解决不了。于是我就到北京市很多地方去找这个养老院,根本就找不着。后来怎么解决,实际上还是“赖”在了医院。我创办养老机构,我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模式。我们一直在强调机构养老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。居家的大部分老人应该是活力型的老人,我们鼓励他们在家养老,通过我们这个社区里的养老院,或者叫养老照料中心,上门给他们提供服务。当他们失能失智了以后,我们又把他们接到机构里,然后进行这种专业的照护。
所以我们提出叫“融合式养老”,我们是希望把居家养老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。也就是说我们在社区附近或者社区里建一个小型的养老院,但是我们同时辐射居家,同时我们又把整个的这个社区的资源,比如说附近的医疗资源、生活服务资源、志愿者资源,有机地融合在一起。我们一定让他就近养老,家门口的养老院。
映寿滙康养服务中心全力铺设养老社区、机构、日间照料、护理院四大类养老项目,超越了单纯的养老社区,突破了中国传统养老模式。映寿滙配备国内知名养老专家,融汇国际专业的照护及日本先进的介护技术,创造性提出“北元介护”、“自立支援”、“循环陪护”等康养新模式。
在映寿滙,适老化的家居设计,为长辈打造了一个舒适、安全的家;每项服务都有统一标准,让长辈享受始终如一的生活体验。
对于失能失智老人来说,进入机构有人照料只是第一步,在这之后,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的每一天尽可能地成为不失尊严的、有质量的生活呢?
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 李红兵:有些观念也是要刻骨铭心地在他们的执行当中的。你比如说我们帮助老人是完全替代他吗?我们帮助他一定不是替代的概念,一定是我在旁边呵护你,就像泰戈尔那首诗一样,我是站在黑暗阴影当中的那个人,你在前面走,我随时保证你的安全。
一定让他要尽可能去挖掘自身潜有的能力,甚至配备相应的一些器具、辅具,让他借助这些又恢复自立和自理,而这个对老人来讲是最大的价值,也是他最需要的。一味的替代、一味的帮忙,实际上是把老人反而引向了相反的一个方向了。
映寿滙康复中心打造以精准评估、对诊治疗、优质护理、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一体化康复模式,引进日本OG康复系统、韩国inbody人体成分分析仪、康复机器人、悬吊系统、天轨步态训练系统等国际先进的康复设备,设有康复评定室、运动疗法室、物理因子治疗室、中医治疗室等总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的康复训练场地,围绕神经康复,疼痛康复、运动损伤康复、亚健康康复、产后康复、骨与关节康复、老年慢病康复七大类专科康复,具有欣悦特色的300余项康复治疗项目,应用PT、OT、ST等先进的现代康复技术,结合传统的中医推拿、针灸、埋线、艾灸、筋膜等理疗方法,对脑卒中及脑外伤所致的偏瘫截瘫和颈肩腰腿疼,对植物状态的患者有独到的康复治疗方法;利用假肢、矫形器、语言交流试听居住及工作环境的调节控制等康复工程技术手段,帮助残疾人最大限度的开发潜能。运用现代康复、中医理疗及汉方精华,着重打造的由专科医师、康复医师、康复护理师、康复治疗师、康复工程师、营养师组成的专业康复团队,对患者提供持续性康复管理服务。